下面,我们来看质疑思维。
在口语交际范畴内,质疑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出问题,探本溯源。我们可以把质疑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实际质疑,就是提问者不知道答案或事实真相,希望通过提问了解;另一类是虚拟质疑,就是提问者知道答案或事实真相,但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、加深印象、突出强调等实际需要,而“明知故问”,在演讲(包括竞聘演讲)中的质疑多属于虚拟质疑。
记得著名主持人杨澜做过一个演讲,她在演讲中称自己是“靠提问为生”的人。想想也挺有道理的,主持人做采访可不就是要提问题吗。既然人家能靠提问为生,而且生活得那样精彩,那么,我们能不能靠提问为竞聘成功铺路呢?完全可以!
质疑(提问)有什么好处呢?质疑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有效调动评委和听众的积极情绪。人的思维有的时候是存在惰性的,评委和听众也不例外。虽然他们是带着任务在听演讲,但听得时间长了或千篇一律的话听多了,他们也会疲惫、也会犯懒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就不那么集中了,精神就涣散了,意识也盲目了。这时候,如果演讲者提出一个问题,就好像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,让他们兴奋起来,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演讲。
当然,这个“问”也是非常有讲究的,疑问是“问”,反问是“问”,设问也是“问”,究竟采用哪种“问”比较好呢?我个人认为,我们最好用设问——自问自答。我们来看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案例。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评委:
大家好!
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竞聘,前两次都是以失败告终。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,在屡战屡败后,我为什么还要来?很简单,因为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,在我的人生词典里,没有“屡战屡败”,只有“屡败屡战”!更为重要的是,我热爱我们的公司,热爱我们的事业,营销经理对我来说是挑战,也是我竭尽全力为公司发展多做贡献的平台。所以,在连续两次失败以后,我第三次站在了这个讲台上!
我们看,在这个开场白中,竞聘者非常巧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前两次竞聘都没有成功,自己为什么还有勇气来参加第三次竞聘?对于一般人来讲,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往往会显得底气不足,屡败屡战更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。所以,这样一个鲜明的问题所引出的对比足以让评委和听众凝神细听,再加上演讲者后面水到渠成的解释以及表现出的对事业的执着、对公司的热爱,使人顿生好感,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出,对于一个两次竞聘两次失败的人来说,这段经历是不好回避的。既然不好回避,就不如勇敢面对。这位竞聘者勇敢地提出这个问题,轻而易举地就将自己的“劣势”转化为了“优势”,一个问题,一箭双雕。
刚才我给出的这个开场白,是设问,这是我们组织开场白的首选方法。当然,除了设问,演讲者也可以只提问题,不做回答,这个问题就作为贯穿整篇演讲的主线,让听众带着问题去听,演讲完毕后,答案自然也就揭晓了。用这种方法开场也不错,来看我曾经辅导的一个案例: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评委:
大家好!
今天,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竞聘,我感到十分荣幸。我竞聘的岗位是财务处处长。在参加竞聘之前,我曾经问了自己三个问题:
1、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竞聘?
2、我凭什么参加这次竞聘,我的优势在哪里?
3、如果竞聘成功,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?
我认为,回答好这三个问题,是我胜任财务处长工作的先决条件。下面,我就向各位汇报一下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,希望我用“心”做出的回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开场白。实事求是地讲,这个开场白在文采上没有丝毫突出之处,语言直白得近乎平淡。如果没有提出这三个问题的特殊处理技巧,这个开场白绝对说不上好。但是,正是有了这三个问题,平淡的文字就有含义了,接下来,这三个问题将引领着评委和听众与竞聘者一起思考、一起探究。
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仅仅提问题,这个开场白还是显得有点干巴,这个竞聘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在问题之后说了一句非常得体的话:“希望我用‘心’做出的回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。”这句话传递了两个信息:第一,这些问题是在“我”心里掂量了又掂量的,“我”是用心思考的,这是一种表态,告诉大家“我”在态度上是认真的;第二,这是在争取大家的支持,再说白了就是在拉票,但他这个拉票的方法太自然、太诚恳了,一点也不让人讨厌。这句话看似信手拈来,实际上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。
竞聘演讲,事关前途。找竞聘演讲专家,定制竞聘稿,为竞聘成功保个险!如需写稿,请咨询右边的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