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竞聘演讲轻松过关》

竞聘演讲好的结尾是成功的保证

第三节  “三句话”编织精彩结尾

编筐编篓重在收口。一个精彩的、收束有力的结尾,不仅可以把演讲推向高潮,而且会产生超乎想象的震撼效果。经验丰富的演讲者都会在结尾部分倾注更多的心血,对结尾内容精益求精。我们必须要重视结尾,竞聘演讲这最后的“一哆嗦”一定要出彩。

一、好的结尾是成功的保证

    竞聘演讲需要一个好的结尾,好的结尾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:

(一)提升演讲质量

在开场白部分,我讲了首因效应原理。与首因效应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概念——“近因效应”。“近因效应”指人们越晚接受的信息,印象就越深刻。 

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是清朝著名将领曾国藩。曾国藩当年曾经在战场上连吃败仗,“输得就剩下裤衩了”。眼看着到了年底,曾国藩得向皇帝汇报工作啊,可他这一年这工作做得实在是丢人。没办法,只好硬着头皮写,他的汇报里有一个词——“屡战屡败”。曾国藩手底下有一个师爷,很聪明,是个能人,他看到这个词,就告诉曾国藩,您这么写不行啊。曾国藩说,那要怎么写呢?师爷说我给您改改吧。师爷大笔一挥,将曾国藩写的“屡战屡败”改成了“屡败屡战”。这么改好不好呢?应该说,改得太好了!别看只是字序的简单调整,所传递的信息可大不相同。经他这么一改,一个意志坚定、不畏困难、越挫越勇的大将军形象就跃然纸上了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?因为第一个词最后强调的信息是“败”,败是什么?是无能!而第二个词强调的是“战”,“战”体现的是什么?是勇敢!意思差别非常明显。虽然清代的师爷没有接触过现代心理学的“近因效应”原理,但他却在实践中对“近因效应”进行了最好的诠释。

在竞聘演讲中,结尾部分是听众最后听到的内容,根据“近因效应”原理,听众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是最深刻的。正因为印象深刻,所以结尾讲好了,就可以提升整篇演讲的质量。下面,咱们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:

第一种情况,假设我们的开场白很吸引人,演讲的起点不低;主体也非常详实,工作设想说得头头是道,那么,评委和听众对我们的总体印象应该就已经很不错了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一鼓作气,再加上一个收束有力的结尾,那不就锦上添花了吗?这样的演讲怎能不获得满堂彩呢?

第二种情况,退一步讲,假设我们的开场白或主体部分略有瑕疵,或是有一些“硬伤”,但结尾却非常精妙,那么,根据“近因效应”原理,听众会很自然地记住了结尾的精彩,而忽略、淡忘了前面的不足。听众“记住了该记住的,忘记了该忘记”的,那么,我们整篇演讲给人的总体印象也会是不错的。

所以,无论从哪种情况分析,好的结尾都能提升演讲水平,增强演讲效果。

其次,提升个人形象。

从演讲者个人形象的角度出发,也非常需要一个有震撼力的结尾,在引爆听众情绪、把演讲推向高潮的同时,演讲者完美谢幕、全身而退。

还是那句话,演讲和写文章不同。写文章,作者面对的读者是不特定的,而且作者与读者之间是有缓冲的。如果有读者认为你文章写得不好,也很少有机会当面指出。而演讲呢,恰恰搭建了一个演讲者与听众零距离沟通的平台。如果你的演讲不够精彩,特别是如果结尾部分不能有效打动听众,实际上你就给自己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,听众对你的不认可、不欣赏会非常直接地通过他们的目光、表情,甚至行动表现出来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演讲者在台上该是何等尴尬!要知道,没有掌声的谢幕固然是难堪的,但在零星的、象征性的掌声中下台则更是毁灭性的。它不仅会重创演讲者的自信心,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演讲者的形象,甚至影响竞聘的成败。

综上所述,好的结尾对竞聘演讲极其重要,竞聘演讲没有一个好的结尾是万万不行的。

既然结尾如此重要,那么,什么样的结尾才能算是一个好的结尾?我们怎样做才能写好结尾呢?

竞聘演讲,事关前途。找竞聘演讲专家,定制竞聘稿,为竞聘成功保个险!如需写稿,请咨询右边的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