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种——启发式的中心句。
所谓启发式,就是用有分量的语言,把主体部分所讲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升华,形成鲜明的观点,给听众以启发,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。打个比方,总结式的中心句是平面上的罗列,是横向的,我都讲了什么,在结尾部分再总结强调一遍。而启发式的中心句就是立体上的挖掘,是纵向的,我讲了这么多,咱们有什么启示呢,提炼出一个核心的观点。
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,启发式的中心句似乎也不太合适。演讲者似乎也不太有“资格”去启发评委和听众。如果演讲人以启发者的姿态出现,那演讲者就是主动的了,而评委和听众反倒成了被动的了,这和演讲者是被审视、被挑选的实际就南辕北辙了。
那是不是说启发式的中心句就完全不可用呢?恐怕也不能这么武断。虽然“明目张胆”地启发招人反感,但我们能不能“暗送秋波”呢?这应该还是可以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是很直白地去启发,而是在话语间为评委和听众留下遐想的空间,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思考。这实际上也就是启发式的变形应用。具体的变形形式很多,我在这里重点谈两个:
第一,表白。这个表白可不是情侣之间的表白,而是竞聘者心态的自然流露,主要还是表明自己具有团结、忠诚、奉献、无私、豁达等等的良好品质。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一个例子。在竞聘辅导中,我注意到许多竞聘演讲稿中有这样的中心句:是竞争就意味着有人成功有人失败。如果竞聘成功,我将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,绝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;如果不幸落败,我也将以一颗平常心对待,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。
大家看这个表白做得好还是不好呢?我个人认为,这个表白貌似不错,但经不起推敲。它最致命的问题在哪里?最致命的问题就出在“如果成功我会怎样怎样,如果失败我又将怎样怎样”这一句。可能有朋友会说了,这一句说得不错啊,很质朴很坦诚。是的,不能否认,竞聘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胜不骄、败不馁的心态,但也不用这么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吧?大家想想看,从领导或者评委的角度来讲,他们心目中希望员工自始至终都应该是积极努力的,你竞聘成功说明你有能力担当此任;如果不成功,肯定说明你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和欠缺,是你今后要努力加强或改正的。现在,你站在台上信誓旦旦地告诉领导,你放心吧,即使你不投我票,我也会努力工作,不会闹情绪的,那这意思不就相差太远了吗?领导可能会想,你想要干什么啊?难道竞聘不上就不好好工作了不成?本来是好心好意的表白,没想到往深里这么一理解,恰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!
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,不是大家都在用的,都在说的就是最好的。尤其在竞聘演讲中,一定要字斟句酌,反复推敲。
那么这样的表白不成,我们要怎么表白呢?在竞聘演讲中,我们一定要遵循听众本位原则,要从听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然后按照听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白。就比如刚才的这段话,意思不变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为成功而来,但我不惧怕失败!如果我竞聘失败,我会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,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补足。不论成功与失败,对我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成长经历。”
我认为这么说就比较妥当,比较到位了。他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渴望成功,但也不惧怕失败。参加竞聘的人没有不奔着成功来的,所以,说渴望成功但也不惧怕失败,比说是竞争就会有失败显得更真诚,更有气势。明说了,我就是冲着成功来的,是自信的,有激情的。但如果万一没有成功也不会一蹶不振,不惧怕失败。失败以后怎么办?查找不足,迎头赶上,这个境界就比那个失败了我也会好好工作的境界高出了一大块,这才是屡败屡战的形象,即使他真的竞聘不成功,这段表白也足以给人留下一个深刻而良好的印象。
竞聘演讲,事关前途。找竞聘演讲专家,定制竞聘稿,为竞聘成功保个险!如需写稿,请咨询右边的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