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之三,提纲挈领
大家回忆一下,我们小时候背课文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?我们背得非常流利的一篇课文,可能会在某个地方突然卡住了,后面的内容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。这时,如果有人提醒我们一句话、或者哪怕只提醒一个词,我们就会很容易记起下面的内容,滔滔不绝地背诵下去了。背课文是这样,背演讲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实际上,令大部分朋友胆战心惊的忘词,更多的是某个记忆结点上的短路,而不是全部或大部分内容真正的遗忘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记忆卡在某一个词、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数据上了。所谓的忘词,更确切地说就是对这些关键信息的遗忘,只要想起这些信息,后面的内容就会如江河奔涌了。基于这个道理,我建议大家可以采取提纲挈领的办法,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,把演讲稿中的“关键点”以及你在背诵稿件的过程中经常卡壳的“易遗忘点”做成提纲,写在小卡片上或者掌心上,这样,一旦我们遗忘了这些关键信息并阻断记忆的时候,只要用眼扫一下,就会很容易地回忆起下面所要讲的内容。而且,如果你进行了这样的准备,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,忘词也不怕,因为我有准备,这样一来,你的心态就放松下来了,反而不容易遗忘了。
温馨提示:忘词后千万不能做的事
不能惊慌失措、抓耳挠腮、左顾右盼,这样一来听众会很容易从你的态势语中解读出你忘词了!
不能用“恩……”、“那个……”、“这个……”等等口头语来填补讲话的真空,如果你确确实实不知道要说什么,那么就先停顿吧!
不能反复重复上句话的内容,那样会显得很傻很尴尬。
不能鞠躬下台当逃兵。
2、口误——不必耿耿于怀的瑕疵
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:有一个年轻人,非常有礼貌。一天清晨,在门口遇见了邻居。他主动上前和人家打招呼,本来想说:“上班啊,大姑。”结果鬼使神差地说成了:“上姑啊,大班。”这个年轻人说,当时真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,太难堪了。
其实,像这种脑口不一的现象,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、屡见不鲜。比如,脑子里想的张三、嘴里叫的李四,把“现在开会”说成“现在散会”,把“安静,别说话”讲成“别安静,说话”等等。不但普通人会出现口误,就连国家政要、著名演讲家、著名主持人等都难免口误。比如,媒体就曾罗列了美国前总统布什执政期间的十大爆笑口误,而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在主持2008年春节晚会的时候,介绍小品《军嫂上岛》时也发生了“作为军人的丈夫”(实际应该是作为军人的妻子)的口误。举了这么多例子,我只是要说明,对任何人来讲,口误都是在所难免的。所以,发生口误后,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在意,耿耿于怀。
那出现口误以后应该怎么办呢?我认为,口误可以分为一般性口误和严重口误。什么是一般性口误呢?一般性口误,就是对语意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的口误。发生这类口误时,我们及时更正过来就可以了,绝大多数听众也不会那么苛刻,非要抓住你的口误不放。咱们还是举一个例子。我曾经不只一次地提到过蒙曼—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,她因为在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栏目精彩讲述一代女皇武则天而声名鹊起。当初在收看节目的时候,我发现蒙曼在讲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说错话的情况,比如说错人名、地名、念错读音等等,她当即就不慌不忙地予以了更正,我们听着不但不觉得别扭,还有很真实的感觉。我们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,如果出现了一些无关大局的口误,那么不要过分在意,更不用后悔和自责,我们不妨学学蒙曼,及时改正过来就可以了。
什么是严重口误呢?严重口误就是指严重影响语意、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重大口误。大家想想看,我们在竞聘演讲的时候,出现严重口误,比如出现观点性的错误,立场性的错误等等,这样的概率高不高啊?肯定是不高的。竞聘演讲我们准备了那么长时间,背诵了那么长时间,绝对不可能把观点都背错了,所以,我们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一般口误,而不可能是严重口误。如果非常不幸,出现了严重口误,那你也别遮遮掩掩了,那是根本遮掩不住,怎么办?必须要给出正确的信息,及时改正过来。开句玩笑,咱们看公安机关的墙上不都有八个字吗?“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。”我们出现重大口误以后,也要用一个坦诚的态度,争取听众的“从宽发落”。
温馨提示:口误后千万不能做的事
不能惊慌恐惧、方寸大乱。说错话不是世界末日,过分的自责和恐惧非但于事无补,还将抑制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应激能力,使我们更加束手无策。
不能使用“不对,应该是……”、“哎呀,错了……”等更容易放大错误效果的语言去修正自己的口误,换句话说就是说不要那么“诚实”和直白地告诉大家你说错话了。
不能鞠躬下台当逃兵。
竞聘演讲,事关前途。找竞聘演讲专家,定制竞聘稿,为竞聘成功保个险!如需写稿,请咨询右边的客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