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聘演讲,也叫竞职演讲,它是由不特定多数人参与的,以获得某一职务为目的,以竞聘参与者当众演讲的形式向听众传递“我最适合”、“非我莫属”的信息,并由领导或评委确定最终人选的职业活动。
竞聘演讲属于公众演讲的一种。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竞聘演讲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公众演讲。简单地说,公众演讲就是一个人面对三个及三个以上听众的讲话。公众演讲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,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人们的绝大多数讲话都可以定义为公众演讲。
既然包含于公众演讲之中,竞聘演讲就具有公众演讲所特有的属性。我认为公众演讲有四个最为突出的特性:
首先,语境的特定性。
语境就是语言环境,再具体点讲就是讲话的具体场景。有句俗话叫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”,公众演讲也是这样,在什么语境里就要说什么话。举个例子,一位公司老总,给员工开会的时候,自然要重点讲工作上的事,如果去参加员工的婚礼,就不能再大谈特谈工作了,而要多说喜庆祝福的话,因为语境变了讲话的内容必须跟着变,否则就是不合时宜,别人听着就别扭、就不容易接受。
具体到竞聘演讲,这个语境要求我们必须以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、突出自己的竞聘优势、阐述自己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以及说明自己的具体工作思路为主线,凡是偏离这一主线的竞聘演讲,首先就犯了不符合语境的错误,那可想而知,这样的人要想赢得竞聘是相当困难的。
其次,内容的不可逆性。
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的不可逆性。一方面,对于听众来说,演讲的内容是不可逆的。一句话,说完了就过去了,没听清也就没听清了,不可能翻回头去再听一遍。另一方面,从演讲者的角度来讲,那就是“覆水难收”。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,即使意识到某句话说错了,或者说得不得体,也收不回来了。
正因为这种不可逆性,所以对竞聘者的要求还是蛮高的。第一,要保证深思熟虑,认真准备讲稿,在语言上尽量不出纰露;第二,还要保证所讲的话字字句句都飞进听众的耳里,钻进听众的心里,让他们听清楚。可能有朋友会说,第一点我能做到,但是,我把握得了自己我可把握不了听众。他听清楚没听清楚可不是我能说了算的。这个想法不对,因为,听众听没听清楚、没听明白根本性的责任还在演讲者。如果你发音吐字清楚,演讲内容生动,如果你浑身散发着一种很强的号召力,你的气场很足很强大,那你就能保证让绝大多数人听清楚你的演讲。反之就很难说了。至于我们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演讲境界,我会在接下来的各个章节进行详细的介绍。
再次,过程的不确定性。经常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这个词——“鞋袭”。先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演讲的过程中,遭到了反对者扔鞋,幸亏布什还算身手敏捷,躲得快,要不那双42码的鞋子砸在头上还真够受的。继布什之后,又有人在演讲的时候遭到“鞋袭”,这其中就包括在房地产界鼎鼎大名的任志强。任志强在被扔鞋后自我解嘲地说了句:“我享受到了总统级待遇。”用这样的调侃给自己找台阶下,任总的反应也还算得上机敏。
实际上,不仅仅是“鞋袭”,向演讲者扔钞票的、吹口哨喝倒彩表示不满的,甚至公开站出来和演讲者辩论的,都不乏先例。实际上,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,出现这种极端情况的概率是极低的。但是,把听众都讲睡了讲跑了也不好。在演讲的过程中固然不太可能有人站起来和你辩论,但听众轻蔑或者不屑的表情恐怕也不好受。
那么,我们怎么对待这些不确定呢?我认为,在演讲之前我们要准备、准备、再准备,在演讲中我们要投入、投入、再投入,万一出现令人不愉快的干扰,我们要冷静、冷静、再冷静。做到了这三点,我们就有了应对任何不确定性的底气和大政方针,那具体的实施细节相对就容易的多了,我们会在控场技巧中为大家做详细的讲解。
第四,听说的互动性。这个非常容易理解。我们在台上演讲,台下的听众点头、微笑、赞许、皱眉、摇头等都是对我们演讲的反应。我们要从听众的这些反应中读懂听众的态度,如果听众给出的是点头、微笑等积极的反馈,那说明你的演讲是成功的,听众是喜欢听的;如果听众给出的是皱眉、摇头、心不在焉、交头接耳等消极的反馈,那说明听众不喜欢你的演讲,你就要适时做出调整,不然很难保证演讲效果。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了,如果我演讲的时候听众没反应,听众不和我互动怎么办?根据多年的竞聘辅导实践,我认为没反应就约等于消极反馈,甚至有的时候比消极反馈更严重。你想想,你说话人家根本连听都不愿意听,这里的问题岂不是太大了吗?所以,听众没反应的时候,你就更需要调整!
以上就是公众演讲四个比较显著的特征。因为竞聘演讲是包含在公众演讲之中的,所以这四个共性的特征它是肯定要具备的。同时,和其演它讲比较起来,竞聘演讲具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性:
第一,结果的唯一性和自身去留的不确定性,决定了竞聘演讲很大程度上是选手心理素质的巅峰对绝。
说起来,竞聘演讲是很残酷的。这是个“多选一”的活动,在这个活动中“更好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,必须做到“最好”,只有“最好”才能成为“多选一”中最后胜出的那个“一”。走在这个仰望是绚烂美景,四周却荆棘密布的“华山一条路”上,很少有人心里不“忽悠忽悠”的,所以,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走向竞聘成功的通行证。我接触过很多朋友,他们自身条件是很不错的,优势非常突出,对工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,但就是抗压能力差,在竞聘演讲中发挥大失水准,留下了深深的遗憾。所以,我说,竞聘演讲固然是选手自身优势和对工作思考的正面较量,又何尝不是选手心理素质的巅峰对绝呢?
第二,讲稿程式的单一性和所要表达内容的丰富性,决定了竞聘演讲是平中见奇的花样翻新。
有人说竞聘演讲稿比较好写,因为,它有固定的程式,有点类似于“八股文”。确实如此,除了开场白和结尾之外,竞聘演讲稿主体部分主要有三大块比较固定的内容:简单的自我介绍、自身优势的陈述、对工作的认识和工作设想。也就是说,竞聘演讲稿无论是长是短,实际上说来说去就是三个一:一张自画像(自我介绍)、一封自荐信(优势介绍)、一份策划案(工作设想)。从这个角度讲,竞聘演讲稿确实不难写,一般人顺着这个脉络都能写出一份总体上还说得过去的讲稿。但是,如果你说“三个一”,他也说“三个一”,所有的选手都说“三个一”,台下的评委和听众肯定会审美疲劳的。所以说,竞聘演讲稿虽然并不难写,但要写好、写出彩就很难了。要考虑在这个固定的程式化之下怎么出奇制胜,怎么说出与众不同的东西。这也是竞聘演讲的性格所在。那怎么就能花样翻新、语出惊人呢?在第二章中我将会重点讲解。
第三,演讲效果和竞聘结果的高度关联性,决定了竞聘演讲具有比较强的功利色彩。
我这里所说的“功利”是一个中性词,指的是演讲的内容和结果的联系是密切的,目的非常明确。就一般演讲而言,听众的评价是模糊的,对演讲者自身利益的触动也是不明显。也就是说你的演讲好也罢,歹也罢,听众只是一个泛泛的评价,听众更多的是表现在态度上的喜欢不喜欢、认可不认可。而竞聘演讲的评委,他们对竞聘演讲的评价已经不仅仅是态度上的喜欢不喜欢,而是实实在在的选择与不选择,结果非常明确。所以说,竞聘演讲是一种功利性非常强的演讲,是公众演讲中的纯“技术活”。
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害怕了?竞聘演讲太恐怖了吧?其实,不是我夸张,把竞聘演讲想得“恐怖”一些不是坏事情。“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。”一事当头我们要懂得恐惧,这所谓的恐惧不是害怕,更不是因为害怕就不去努力了,而是必要的谨慎,有了这份必要的谨慎,再“好谋”,细心谋划、充分准备,这件事成的把握就会大很多。相反,那些大大咧咧,嘴里喊着“这多简单,这有什么”的人,事实会让他们明白这并不简单!我们对竞聘演讲多一分恐惧,甚至多一分敬畏,那么我们就会更加重视它,“好谋而成”也就不再是水中月,镜中花。